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深化专业认知,丰富人生阅历——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暑期考察报告

作者:美术学专业教研室 来源:团委宣传部   日期:2021/08/10 15:08:56 人气:

考察人:尹思维 田云慧 阚记者 马立胜(美术学1804班)
指导老师:苏梅 张康 王嘉澍
考察日期:2021年6月27日—7月14日

序言

       美术学院历来重视学生暑期考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田野,去感受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与考古现场、历史遗物遗迹、博物馆美术馆原作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术视野,深化专业认识。2021年6月底,在全国没有疫情的时候,美术学1804班4位同学,一起踏上了去往西北的列车,到龙门石窟和秦始皇陵感受了古代造像艺术的魅力,到青藏高原西藏拉萨领略了装饰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把他们此行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对他们暑期专业考察进行记录,让大家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

第一站:洛阳龙门石窟佛教造像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为毕业踏上讲台积累更多的素材,同时这也是我们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们4位同学一拍即合,在没有疫情的6月底,勇敢地踏上了去往西北的列车——龙门石窟是我们的首场。
       我们对宗教艺术关注已久,觉得宗教艺术是一种虔诚且真实的艺术,像原始艺术一样,是人类最本真的冲动。就像这次面对龙门石窟的真迹和如此庞大的佛造像群,第一个感觉就是震撼和审美的享受:震撼来自于造像本身的巨大体量和那种凝视的威慑力,审美享受来自于佛造像本身的精美,刻画人物造型线条的优美和那种写实的韵味。这种人生体验在之前绝无仅有。想象一下在一个开阔的空间环境中,面对此景,真的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兴奋。宗教艺术不论建筑、绘画还是雕塑,带给观者的感觉是那种对崇高的向往,是一种面向彼岸、面向终极可能性的力量。此种力量开启了作为审美体验的个体进行思考人生的可能性。

       入窟前遇到的宾阳洞、石碑等,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顶着骄阳,淌着汗水,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卢舍那大佛。站在卢舍那大佛的脚下抬头仰望,脑海里想到的词语全部显得苍白无力。震撼,真的震撼,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据传,武则天曾为其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卢舍那意即“光明普照”的意思,与武则天的“瞾”字不谋而合。卢舍那高17.14米,头高4米,首先在体量上就已经够大了。其次,这尊佛像丰颐目秀,仪表堂堂,脸上所浮现出的那一抹微笑,有着“东方蒙娜丽莎”的称号,当然,他比蒙娜丽莎要早的多。可惜卢舍那的四肢保存的不是很完整,但这份残缺美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她的前世今生,极具历史感。其身旁迦叶持重、阿南温顺、二菩萨盛装艳服、天王雄伟、力士勇猛,称他们为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也不为过。

       夜晚的龙门石窟也极具神秘感。华灯初上,走过伊阙桥,站在河对岸,东西两山山色翠绿,伊河染绿,仿佛穿越一般,像指点江山的武则天,感受龙门石窟的深邃。站在观景台眺望整个龙门石窟,除了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更惋惜其中有许多雕刻佛像遭受了人为的损坏,也感恩国家对历史,对艺术的重视,使龙门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合理利用。如余秋雨先生所讲,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龙门石窟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唐朝。相信龙门石窟的内涵、丰富而精湛的雕刻艺术会使我们乃至后世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为我们带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曾经,龙门石窟所蕴含的信仰崇拜让人们找到了摆脱痛苦的途径,给予人生活的希望。现在,他将在潜移默化之间,让我们感受到这些造像在风雨飘摇后仍然继续展现着昔日的辉煌。游走其间体味文化的魅力并接受着无声的教育,这或许就是景点所存在的巨大与意义吧。

第二站: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六国烽烟一扫平,人间无可再相争。幽冥闻有称王者,未死先屯十万兵。”没看过兵马俑等于没去过西安!必须要去考察兵马俑,因为他超乎想象的壮观!随着人流来到一号坑,雄伟壮观是第一感受。之前都是书本上了解,真的站在兵马俑的身边,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性格,因为站姿、相貌、发型都不一样。最绝的是一号坑还有很多都没有开采出来,技术或许是第一要素,但这也算给后人留下一些追寻历史的伏笔吧。
       穿越千山万水,只为见你一面。兵马俑、骑士俑、鞍马俑排成整齐方阵,神态自若、炯炯有神,无论发髻、头饰、鞋子、甚至胡须都栩栩如生,不尽相同,之前常听说“千人千面”,果不欺我。但是最庆幸的还是进门的时候找了个导游,文物和历史古迹,三分靠看,七分靠听,没有故事和历史背景的衬托,没有针对艺术品的讲解,兵马俑也许就是一堆灰头土脸的泥陶,但兵马俑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太宏伟和惊心动魄,三言两语根本道不尽两千年前的辉煌。岁月难免抹去事物的光泽,但语言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我愿把一号坑称之为“敢死队冲锋选手”——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的主体部队; 二号坑为中流砥柱——弓箭手、骑兵、车马穿插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就是“Boss级别部队官兵”——统领三军的军事指挥部。军吏头戴长冠,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不同的个体,使整个俑坑显得真实而富有生气。

第三站:青藏高原与拉萨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被称作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西藏是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圣洁之地。很多人都说,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因为西藏值得。临行前最大的期待在这,这是我们最初的追求。我们本着热爱,带着神圣的信仰,希望目睹高原的风彩。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净土,才明白为什么称其为净土。数不尽的高山,城市是那样稀少,这里有着可可西里和羌塘两大无人区,地广人稀,绝大部分土地从未有人驻足。它令人敬仰,又因为藏传佛教的原因显得神圣。我们觉得是幸运的,内心总洋溢着不可思议,年轻的我们真的来到了青藏高原,那是陈丹青西藏组画的创作地,是无数艺术家神往的地方。
       前往布达拉宫时,正值旺季,游客人山人海。早晨的布达拉宫,背景大多是如洗的碧空。那种深沉幽静且澄净到近乎透明的蓝,一如绘制唐卡不可或缺的矿物颜料孔雀蓝,蓝得教人心醉,艳得让人情迷。布达拉宫建筑恢弘,白色的墙壁是这里最圣洁的象征。布达拉宫用加了牛奶、冰糖和面粉的白灰粉刷的白色外墙,以及掺入红糖的红粉粉刷的红色外墙,在艳蓝天色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沉静肃穆,透出一缕慑人心魄的庄重与威严。几乎任何时候,你都能见到手持转经筒的转经人从布达拉宫前的人行道上走过。或三五成群,或踽踽独行,尤以步履蹒跚的老年人居多。而且他们并不像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将惊羡的目光投向高高在上的布达拉宫,而是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转经筒,嘴里念念有词,脚下步履匆匆,目不邪视,心无旁骛,只管赶自己的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朝圣者。布达拉宫对待游客和对待前来朝圣的藏民不同,游客需要缴纳门票,但藏民们只用刷一下脸确认身份即可入内,因为这是他们的信仰。泼在墙上的牛奶是他们献给布达拉宫的礼物。来到里面像是进入图案的宝库,建筑的屋顶墙壁等地方无处不装饰。因为无法拍照觉得非常遗憾。藏传佛教的奥秘深藏其中,进入殿堂便觉神圣无比。色拉寺辨经场的辨经有趣生动,我们久久不愿离去。虽然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一问一答无法听懂,这场面却十分打动人心,激烈的辨经,是对佛经真知的学习,是虔诚信仰的力量。

       神圣的羊卓雍错,湛蓝的湖水,蓝蓝的天,洁白的云彩,怎叫人不心旷神怡?愿这神圣的湖水可以洗净我们世俗的心灵。那一片蓝,我们愿永远留在心底,更希望能够用我们的画笔描绘出心中那纯净的蓝色和白色。
       后记:非常庆幸此次暑期专业考察恰好抓住了国内没有疫情的时期,十分难得。大三的期末,没有考试科目,再加上这是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暑假,所以,感觉这次考察特别有意义,可能会终身难忘。上面所写的感受非常浅显,请大家批评指正。愿同学们暑期都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出去进行考察学习。在专业学习上肯定会有一个不小的提升。当然,也会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
       指导老师点评:
      
暑期专业考察和社会实践之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与美术学专业相关的人文艺术和自然景观,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提升同学的审美眼光和艺术修养。考察前,4位同学做了相对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查阅了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去进行了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们进行了资料收集,用照片和现场写生的形式积累了大量素材。考察结束后,结合积累的素材完成了这个考察报告。我们相信,通过考察,他们既学会了如何制定学习考察路线计划,包括个人安全的防护、交通工具的使用、住宿的预定、团队合作等,同时,对专业课的核心技能进行了巩固和拓展,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科相关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也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学习和研究。通过考察,他们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对社会、民族和国家开始逐步具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茁壮成长,愿他们能够为社会、民族和国家贡献更多的知识和力量!

(审核:侯美玲 张康 责任编辑:张梦赏)

    热门点击

    关注美院:

    微博
    微信

    校际直通:

    图书馆
    教务处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

    电话:0517-8351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