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范生教育实践,助力师范生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组织2022级美术学(师范)与书法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在刘筱湄教授、魏力老师及高璎孜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山阳湖小学和淮安外国语学校,开展以“地方文化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的教育见习活动。此次活动通过课堂观摩、专题报告、专家点评等形式,为师范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平台。
一、上午场:小学美术课堂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在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山阳湖小学,师生们首先观摩了吴曼老师执教的《博里农民画》示范课。课程以“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创造性将博里农民画与现代文创设计相融合,通过“欣赏探究—对比分析—创作实践”的递进式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民间艺术的时代价值。课堂上,学生设计的农民画主题文创作品,生动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随后,金湖县实验小学陈华云老师带来课程《走进草编世界》,则以项目化学习为框架,以“草如何变身工艺品”为核心问题,通过任务单驱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从观察草料特性到亲手编织作品,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传统工艺技法,更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两位教师风格迥异却各具特色,其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课堂组织能力,让在场师范生深刻体会到项目化学习的多样性与实效性。
观摩活动间隙,美术师范生们驻足观赏了会场两侧陈列的学生实践成果展。这些生动鲜活的创作作品,集中体现了该校以项目式教学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成果。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持续性的素养培育,学校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形成了科学有效、连贯统一的教学实施体系。
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山阳湖小学副校长朱慧为师生们带来了“守护根脉——地方文化与美术学科的深度融合”的专题分享。她从“融合价值、现实挑战、实践策略、实施路径”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地方文化与美术学科深度融合的方法。在分享过程中,朱校长结合“山阳水暖鸭先知”“百里画廊”等校本案例,提出“素养导向、情境创设、项目驱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为师范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地方文化教学实施范式。
二、下午场:中学美术课堂中的科技赋能探索
转场至淮安外国语学校,王凯老师执教的《古镇寻踪:西游师徒的河下奇遇》令人耳目一新。课程巧妙运用AI技术构建虚拟情境,让学生以西游人物视角探秘河下古镇,通过设计身份牌、绘制故事地图、创作文创产品等任务,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展现了“做中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三、专家把脉:聚焦教-学-评一致性与核心素养
研讨环节中,沁春路小学副校长侯诒伟强调:“项目式学习要建立清晰可测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淮阴师范学院刘筱湄教授则指出:“三节示范课共同呈现了新课标下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展现了地方文化在美术课堂中创造性转化的无限可能。”
此次见习活动通过真实课堂案例、深度研讨交流,使师范生直观感受到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文化传承的教育担当。参与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不断锤炼教学技能,未来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基础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杨明 责任编辑:曹文军)